会泽县人大常委会强化“六个力”建设
推动代表工作上台阶
代表工作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权的保障,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近年来,会泽县人大常委会在代表工作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坚持以发挥代表作用为目标,着力强化代表工作的“六个力”建设,使代表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推动了代表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健全代表工作机制,增强制度保障力
会泽县人大常委会健全了代表工作制度,建立了多层次、全方位的代表工作联动机制,并在经费上予以保障。一是健全了代表工作制度。制定和完善了《会泽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工作办法》、《会泽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办法》、《会泽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议案处理办法》等制度,使代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建立了代表工作联动机制。实行常委会组成人员直接联系代表小组和县人大代表制度,每位组成人员联系7-10名代表,每位县人大代表联系本选区选民不少于10名。实行“联系代表月”活动制度,每年11月常委会通过座谈、走访等形式深入到代表小组和代表中,了解代表的履职情况,听取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并填写联系代表登记卡报县人大常委会备案。为更加紧密、更为广泛地联系各级人大代表,会泽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242名基层县人大代表(除科级及以上领导干部代表外)全部进行了联系,实现了联系基层代表的全覆盖,不仅使联系的覆盖面更宽,了解的情况更客观、更深入,而且也避免了同样是基层代表,有些联系、有些未联系的不平衡状况。各乡(镇)人大主席团也相应建立了联系代表和代表联系选民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三是形成了代表工作联动网络。建立了会泽县人大常委会机关相关工作人员、乡(镇)人大主席、人大办主任和具备相应条件的代表为成员的会泽县人大系统网络群,及时、准确、全面地在网络群里发布信息、解答问题,分享经验,有效地指导了代表工作的全面开展;四是落实了代表活动经费。为使代表工作落到实处,会泽县人大常委会积极争取,多方努力,把代表活动经费按县人大代表人均1000元,乡级人大代表人均500元列入了财政预算,并及时拨付,保证了代表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建设代表工作阵地,发挥组织推动力
针对代表活动场地少、功能不完善、不利于基层人大代表开展工作的实际,会泽县人大常委会在原来建成的人大代表活动室的基础上,从2011年开始,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在全县范围内,以村(居)委会为重点,提升建设了45个较为规范、有带动作用的“人大代表活动之家”,为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开展代表活动创造了条件。通过组织代表开展学习、视察、调查、检查、述职、评议、接待选民等活动,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活动之家”的功能和代表的主体作用。一是加强领导,保障经费。研究制定了《关于开展“人大代表活动之家”建设的意见》,成立了建设“人大代表活动之家”领导小组,并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保障。每建一个“家”,除市财政补助1万元外,县财政还配套1万元,有的乡(镇)还积极自筹资金增建。如乐业镇、者海镇筹资自建了清水村委会和钢铁村委会、陆兴村委会“人大代表活动之家”;二是统一标准,扎实创建。 各乡(镇)按照“六有四好三上墙”的要求,以“规范、适用、需要”为目的,建设“人大代表活动之家”,确保每个“家”都按质按量建成;三是组织活动,发挥作用。每年“人大代表活动之家”都紧扣本地工作重点、政府工作难点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精心选择活动主题,科学制定活动计划,认真开展活动。如金钟镇丰乐社区“人大代表活动之家”每季度活动一到二次,全年不少于六次,2012年组织人大代表视察了社区莲藕种植、骏马水果开发、三珍畜牧产品加工等基地建设和经营情况,针对加工和销售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乐业镇丫口村“人大代表活动之家”根据7位县、镇人大代表的职业特点、文化素质、政策理论水平等情况,分别设立民情民意收集岗、村务政务监督岗、农业科技服务岗、综治维稳宣传岗、法律政策宣传岗、文明道德新风岗、作风务实清廉岗七个岗位。根据岗位设定,各位代表每季度填写设岗定责履职情况登记表,同时,根据岗位结对帮扶1名困难群众,把代表的履职、帮扶情况作为评优的一项重要指标。7位代表依法履职、结对帮扶,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广泛赞誉。
三、搭建代表参与平台,提升代表履职能力
针对部分人大代表参与履职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监督作用发挥不充分和人大代表知情知政渠道不够畅通等问题,会泽县人大常委会一是每年定期召开一次由部分人大代表、乡(镇)人大主席及人大办主任参加的人大工作座谈会,向代表通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听取人大代表对常委会及“一府两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探讨做好代表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二是每两年组织县人大代表进行一次宪法、代表法、组织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和提升履职能力的培训,乡(镇)人大主席团也相应对乡级人大代表进行了培训,进一步增强了代表的履职能力,提高了履职水平;三是实行县人大代表列席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度,每次都根据常委会会议议程,邀请部分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和熟悉相关情况的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作用,提高常委会会议的审议质量;四是根据代表的行业和专业特点,把县人大代表“一一对应”统筹安排进每项调查、检查和视察工作中,力求以更加专业的视角审视“一府两院”的有关工作。县人大常委会到乡(镇)开展的调查、检查和视察工作,都要求乡(镇)人大主席团邀请当地的部分人大代表参与,使人大常委会调查、检查和视察后形成的报告更为客观公正,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四、拓宽代表履职渠道,增强代表影响力
为使人大代表全方位参与到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中,县人大常委会一是组织代表参加法院的“阳光司法工程”活动,旁听并评议法院庭审。每次旁听结束后,代表们与公诉人、合议庭组成人员进行座谈交流,并对法院工作建言献策。五年来,共组织了200多名代表对法院公开开庭审理的会泽首例盗窃古墓案、劳务者受损害责任纠纷案、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案等进行旁听,对庭审及法院的工作提出了50多条建议,其中有30多条被法院采纳;二是组织代表参加县发改局组织的城乡供水水价、城市垃圾污水处理、公交车票价等听证会,使代表的意见直接在决策中得到采纳;三是组织代表评价机关工作。五年来,共组织300多名代表参加了县纪委开展的社会评价工作,对县委办、政府办、教育局、公安局等65家单位进行了评价;四是组织代表当好政风行风评议员和监督员。组织了60多名代表作为有关单位的政风行风评议员和监督员,对相关单位进行明察暗访、评议及日常考核工作,收集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建议,督促各单位整改落实。如金钟派出所就聘请了10名人大代表作为警风警纪监督员,针对城区治安比较复杂的情况,作为警风警纪监督员的代表们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促进了金钟派出所工作的开展。
五、注重建议办理实效,强化建议督办力度
会泽县人大常委会十分注重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强化督办措施,使代表议案、建议办理质量得到提高。一是坚持制度,强化责任。各承办单位严格执行《会泽县人大常委会代表议案处理办法》和《会泽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办法》,按照“五定”(定领导、定人员、定时间、定任务、定职责)、“六把关”(把好政策关、内容关、质量关、程序关、格式关和文字关)、“三不准”(不准不面商就答复、不准不经单位领导审核就答复、不准承办单位擅自转交议案和建议)的要求,严格规范办理工作。在办理中,坚持面商、督办协办、跟踪问效、回访复查、公开办理等行之有效的办理制度,按照“统一交办、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工作流程,规范交办、退转、督办、审查、答复、反馈、总结等各环节工作,进一步强化责任,有力地推动了议案和建议办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突出重点,狠抓督办。每年都确定部分议案、建议实行公开办理和重点督办,并公开督办内容、承办单位、责任人、政府分管领导、人大督办领导、人大督办委员室、办理结果,强化了承办和督办责任;三是创新方法,注重实效。针对议案、建议涉及的具体内容,采取专题调研、现场办理、联合办理、公开答复等多种方式,提高办理工作的透明度,让代表及时了解办理工作的进度和过程。督促承办单位领导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同代表面商解决问题,实现了以领导带动承办人员、以重点督查促进议案和建议的办理,使整个办理工作收到了明显效果。
六、营造代表工作氛围,强化宣传引导力
为更好地搭建人大代表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营造良好氛围,促进代表工作的健康发展,会泽县人大常委会一是为区域内的各级人大代表和各代表小组征订了《代表履职手册》、《云南人大》、《曲靖人大》,创办了《会泽人大》和《人大工作通讯》,供代表们阅读学习。同时,还通过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向代表通报重大事项和常委会行使职权的情况;二是“一府两院”采取会议、《会泽政报》、两院通报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向代表通报情况;三是在县委主办的《今日会泽》“人大之窗”栏目和常委会主办的会泽人大网站、《会泽人大》杂志及会泽电视台开办的“会泽人大”电视专栏中详实地对人代会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优秀人大代表的先进事迹和代表工作等进行宣传报道;四是在全县开展了创建先进代表小组和争当优秀代表的活动。四年来,共评选表彰了代表工作先进单位22个(次)、先进代表小组108个(次)、优秀代表120人(次)。乡(镇)人大主席团共评选表彰了先进代表小组216个(次)、优秀代表636人(次)。
通过强化“六个力”建设,“一府两院”与代表的联系更为主动,代表的履职能力得到了提升,纽带作用得以体现,代表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代表履职的道路越走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