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待补:人大代表“四步曲”奏响草莓富民强音
当前位置:首页 > 代表工作 > 正文

会泽待补:人大代表“四步曲”奏响草莓富民强音

发布日期:2025-08-22    来源:会泽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记者:陈有能 刘艳芬 罗可佳(实习)


乌蒙之巅牯牛山的冰雪融水,滋养着会泽待补的沃土,孕育出享誉全国的“红色精灵”——夏季草莓。在这片“中国夏季草莓之乡”,待补镇人大代表以扎实的履职实践,谱写了一曲从田间地头直通千家万户的富民强音。

               

俯身田间,倾听产业“成长的烦恼”

当草莓红遍山乡,人大代表的心也随之牵动。他们深知产业壮大背后的隐忧:技术瓶颈如何突破?基础设施短板在哪?产业链条何处薄弱?代表们的身影活跃在泥泞的田埂、喧嚣的交易市场、朴实的农户家中。代表蒋全松的忧思道出关键:“路不好、果难运,直接卡住百姓的‘钱袋子’!”

                        

集智破题,凝聚发展“金点子”

问题在基层,破题靠智慧。待补镇人大组织代表带着问题“走出去”:在“专家小院”问计科技良方,赴物流企业探寻解决方案,到先进地区取经发展经验。一次次调研座谈,汇聚起沉甸甸的民意共识。代表周会仙的建议切中要害:“必须从‘会种’迈向‘种得精、卖得好’!推广绿色种植,打通冷链加工,让草莓价值真正‘甜’到心坎里。”

                        

监督护航,打通落实“最后一公里”

建议落地,监督同行。人大代表将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列为监督重点——从产业路硬化到冷链中心建设,从农技推广到品牌保护。代表们深入项目一线,听汇报、查现场、督进度、评实效。在鹧鸡村沪滇协作产业路现场,代表王伟欣喜地见证改变:“路通大棚,草莓损耗锐减三成!政府行动快,我们监督紧,百姓才能早受益。”

                      

硕果盈枝,共享甜蜜“莓”好生活

汗水浇灌出振兴之花。如今,条条产业路直通莓园,现代化冷链锁住鲜甜,科技种植提升品质。一颗小草莓,真正成为千家万户的“致富果”:种植面积达5.5万亩,年产11万吨,产值突破15亿元,占据全国夏季草莓市场80%份额;培育新型经营主体72家、合作社51个,惠及种植户4700户;“研发—种植—采摘—分拣—包装—冷链—加工—物流—交易”全产业链已然成形。

 

       当地群众杨清华口中的民谣,唱出翻天覆地的变迁:“昔日‘野马川’:吃的麻洋芋,披的烂毡衫;今朝‘野马川’:致富路子宽,喝的是瓶子酒,穿的是羊毛衫。”腰包鼓了,新房起了,轿车进了农家院。

                       

         从一粒远渡重洋的种子,到闪耀全国的“红宝石”;从零星试种,到撑起一方天地的支柱产业——待补草莓的蝶变之路,深深镌刻着人大代表扎根泥土、殚精竭虑、锲而不舍的履职印记。风正好扬帆,待补镇人大代表将继续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让这颗惠泽万家的“红色精灵”,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富民之光!